沛沛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扎,一作礼。侨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时人,与储嗣宗同时。应举不第,终生落拓,奔走四方,备极艰辛。事迹散见其诗与《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其诗颇能体察民生疾苦,有讽谕之旨。诗风古朴,无晚唐浮艳习气,实为当时之佼佼者。其《宫怨》一诗,颇为周容所称赏,谓“较蕴藉,不碍大雅”(《春酒堂诗话》)。许学夷亦评其诗“间有远韵,亦能成篇”(《诗源辨体》卷三一)。辛文房则谓其与王周等人“皆气卑格下”(《唐才子传》卷一〇)。《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马先辈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宫怨》

沛沛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沛沛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沛沛浓浓淡淡的柳丝掩映着画楼,晓莺声声传送出满宫的忧愁。
沛沛每年鲜花凋落却没有人看见,它徒然追逐春泉流出了御沟。

沛沛《宫怨》是唐代诗人司马扎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是表现宫女的凄凉生活和她们在宫中葬送青春的无限悲哀。诗先从晓莺啼鸣勾起宫女们的满腔愁怨着手,接着写她们愁怨的主要内容。再用宫苑内年年花落,御沟里花随水流写出宫女的青春一年一年地消逝,反映出她们被永禁深宫的悲苦。

沛沛司马扎的这首《官怨》,表现了宫女深锁宫苑,葬送青春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但诗中并未出现宫女形象,她们的艾怨之情,是通过景物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
沛沛诗中的“宫苑春色图”是根据人物目之所及依次推出。前两句是仰视所见,柔软柳枝在晨风中轻拂,树荫浓深似海。画楼掩映在绿色丛中,时时传来娇莺的婉转啼声,可谓一派喜人的明媚春光。作者疏疏两笔,淡淡勾勒的景致,耐人寻味。“柳色参差”用语精炼,以少总多,不仅写出了柳枝长短不一的摆动姿态,而且表现出因晨曦作用而明暗不同的光度和深浅有别的颜色。第二句明白写出莺啼的悦耳之声引起的是“满宫愁”。一个“满”字,指出宫怨非一人之怨,而是人人皆怨。这样,在愁人看来,掩楼的重重柳树就如一道道藩篱,把人深锁其中,从青春到白头,虚度一生,感情无依,有苦无处诉。而莺啼声声又一春,唤起的美人迟暮之感,直叩心田,令人凄然。
沛沛后两句诗是人物俯视所见之景,写落花随水逝去。春花盛开无人赏,春花飘零难自主,任凭水把它卷流而去,这种无价值,无结局的景象,就是她悲惨一生的写照。“无人见”、“空”何其沉痛的是身世之感。落花,把那空负青春的寥寂、空虚而了无结果的宫人命运在她心里唤醒了。唐汝洵在《唐诗解》中说:“因想己容色凋谢而人莫知,正如花之湮灭沟中耳。”清代周容在《春酒堂诗话》中评为“较蕴藉”,可谓都说到了点上。这两句诗所写的景物富有象征性,景和人的思想感情密切合拍,息息相通。因此,这是景的写实,也是情的写实,所呈现的是物的形,也是人的神。
沛沛这首诗,通篇用景写情。前两句诗,把景和情拉开距离直至对立来写,后两句把景和情缩小差距直至相契合来写,都达到人物感情活动和周围环境景物相映衬,或情从景生,或寓情于景,景赋情以形象,情为景涂抹色彩,把人物此时此地心声描绘得如绘如闻。

《登河中鹳雀楼》

沛沛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沛沛

Copyright © 沛沛网
粤ICP备2021014029号-1 粤公网安备 44530202000085号